1.積極培育和踐行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”:富強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諧;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;愛國、敬業(yè)、誠信、友善。 2.自覺遵守“公民基本道德規(guī)范”:愛國守法、明禮誠信、團結友善、勤儉自強、敬業(yè)奉獻。 3.自覺遵守“社會公德”:文明禮貌、助人為樂、愛護公物、保護環(huán)境、遵紀守法。 4.恪守“職業(yè)道德”:愛崗敬業(yè)、誠實守信、辦事公道、服務群眾、奉獻社會。 5.大力弘揚和傳承“家庭美德”:尊老愛幼、男女平等、夫妻和睦、勤儉持家、鄰里團結。 6.愛護公共環(huán)境:(1)不亂扔雜物、不隨地吐痰、不損毀花草樹木;(2)不在禁煙場所吸煙;(3)不損壞公共設施。 7.遵守公共秩序:(1)駕駛機動車要遵守交通規(guī)章,不闖紅燈,不與行人爭道;(2)走路或騎自行車時要走斑馬線、過街通道,不闖紅燈,不亂穿馬路;(3)乘車時要自覺遵守秩序,排隊候車,依次上、下車,禮讓特殊人群,不爭搶座位;(4)不亂晾曬、不亂搭建、不亂堆放、不亂潑污水、不違規(guī)出攤經營;(5)依次排隊購票、購物、辦理事務等,保持間距不插隊。 8.注重文明觀賞:(1)按時入退,不遲到早退;(2)手機關機或調成振動;(3)靜心觀賞,不高談闊論;(4)及時給予表演者掌聲鼓勵,不起哄喝倒彩;(5)觀賽時要為比賽雙方加油。 9.注重文明旅游:(1)不損毀花草樹木;(2)不攀爬、不涂刻文物;(3)拍照攝像遵守規(guī)定。 10.注重文明交往:(1)著裝要整潔,舉止要得體,言語要文明;(2)得到別人幫助(服務)時表達謝意;(3)要友善對待外來人員,耐心熱情地回答陌生人的問詢。 11.熱心公益服務:(1)積極參與關愛孤殘、支援災區(qū)、種綠護綠、無償獻血等活動;(2)積極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。 12.對我市近年涌現(xiàn)的道德模范和中國好人等先進典型人物要耳熟能詳:比如:“帶母求學孝女”劉芳艷、“當代雷鋒”嚴昌筠、“人民的好警察”李白楊、“最美護工”陳梅林、“誠信郵遞員”李再學、“最美鄉(xiāng)村教師”方文忠、“愛心媽媽”馬瑞華等。 13.積極參加“我們的節(jié)日”主題文化活動:比如:春節(jié)、元宵節(jié)、清明節(jié)、端午節(jié)、中秋節(jié)、重陽節(jié)等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期間,各地舉辦的以傳承相關節(jié)日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為主題的各種節(jié)慶文化活動。 14.注重“文明餐飲”:倡導綠色消費,文明進餐,節(jié)儉惜福,不剩飯、不剩菜,吃不完打包帶走;不大聲喧嘩、不酗酒、不吸煙。 15.熟知“志愿服務理念”:學習雷鋒、奉獻他人、提升自己。 16.熟知“志愿服務精神”:奉獻、友愛、互助、進步。 17.熟知“學雷鋒日”:每年3月5日。 18.熟知“國際志愿人員日”:每年12月5日。 19.常用文明用語:你好、麻煩您、對不起、請坐、請問、請講、請轉告、沒關系。 20.經常參加社區(qū)志愿服務活動:即由社區(qū)組織的“鄰里守望”(包括清潔家園、關愛空巢老人、留守兒童、農民工、殘疾人等困難群體)、文明引導和交通文明勸導等志愿服務活動。 21.時時處處文明:文明說話、文明出行、文明旅游、文明乘車、文明餐飲、文明上網、文明觀賞、文明購物等。 22.注重節(jié)儉養(yǎng)德:厲行節(jié)約,不鋪張浪費,低碳生活。 |